【選擇權】
最近弟弟在做選校考量,我們分別給了他一些建議:
我和爸爸覺得:屏除頂端無法達到的明星高中外,他的分數可選擇學校很多元,可以先去搜尋一下他有意願就讀的學校,了解學校位置與交通、各校108課綱的教學計畫和開設課程、社團活動,再參考歷年大學榜單,先有個概念,初步篩出意願高中。
哥哥也提醒他:北巿和新北的高中資源與著重點不太相同,可以分別評估一下,如果有考慮補習或課外課程也要納入考量,另外,制服也很重要,選擇帥一點的制服應該會比較開心。
周日,我們陪他到幾所意願高中看一看,了解週邊環境與學校樣貌。
考試結果只是一個階段結束,重要是選擇什麼樣的未來。
也許弟弟覺得跟爸媽哥哥一樣,上第一志願明星高中才是最棒的事。但任何事情總有正負兩面,毫無懸念的高分某種角度來看也是限制,在外在壓力與觀感影響下,往往失卻了自由選擇。
在教育制度不斷創新與改變的現況中,分數的意義已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優劣區分,而可以視之為不同選擇權的取得。尤其在108課綱上路後,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選校。
在自己擁有的選擇權範圍,發現各個學校的不同,思考自己的需求與喜好,評估哪個最合適自己,這是釐清自我的歷程,也是選擇主場優勢的最好機會。
我希望經歷了這些考量而選擇了喜歡的高中,迎來多彩多姿的新生活後,會讓弟弟真正的感受到:擁有選擇權是很棒的一件事!
*8年前在平頂古圳,弟弟不願走哥哥選的水圳路。人生很多時候,根本沒有選擇權,當有選擇權時,一定要好好珍惜把握。